近日
北京市发布
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超级充电站发展行动计划
今年将建成1000座以上超级充电站
形成城六区平均服务半径1公里的高质量超充服务网络
近年来,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,去年国内销量超过1100万辆。去年新注册登记汽车中,新能源汽车占比已经超过四成。广州、深圳、重庆等城市先后布局超充网络,提出建设“超充之城”。汽车业内人士预估,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突破100万辆。根据日前发布的《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超级充电站发展行动计划》,到今年年底,北京将建成1000座以上高质量超级充电站,配备2000个以上超充桩。
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车用能源站管理处副处长于晔介绍,制定这个行动计划,主要是考量到目前全市充电设施发展行业的需要。近几年全市已经建成了各类充电桩约40.37万个,能够充分满足全市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需要,为了更好满足新能源车发展的需要,充电设施的网络结构布局也需要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深度协同,进一步提升充电设施的负荷效能。
同时,随着800伏平台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,公众对大功率快速充电的需求明显增加,高质量超充站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的充电效率,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此外,超充站的推广也将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,从而助力北京绿色转型,助力本市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。
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,车主们对于充电的期待已不是“有桩可用”,而是“用得更好”。目前北京市场上主流快充桩的功率大概在60~120千瓦,根据行动计划,高质量超充站将配备480千瓦以上的超充桩。
具体来说,高质量超充站是指集超快充功能于一体的充电设施,同时配备了普通的直流充电桩和具备超充功能的超充桩,其中普通直流充电桩的充电功率能达到100千瓦,能够满足日常各类车型的充电需求,超充桩的充电功率能达到480千瓦,可以为800伏平台的超充车型提供超快速充电服务,能够大幅度缩短充电时间,提升用户体验。
超充站的建设规模分为两级,一级高质量超充站,采用“3+9”的模式,也就是这个站里边至少有3把超充桩和9个快充桩,2级高质量超充站是“2+6”的模式,至少有2个超充桩和6个快充桩。
根据行动计划,北京的八座火车站、两座机场,以及客流量较大的公交、客运场站,将实现超充站全覆盖。同时,高速公路服务区也将结合用电需求,建设和改造充电场站,力争实现高质量超充站全覆盖,为长距离出行车辆提供充电服务。
“我们希望能够结合本市的车流量、客流程度以及充电需求,综合考虑整体的场地条件和交通条件,因地制宜地设置高质量超充站。”于晔介绍,最终的目标是形成一个覆盖全市三环四环五环,以及大型交通枢纽、高速公路服务区、重点商圈、会议型酒店及会展中心、4A级及以上景区等5类重点场景、以及高速路、快速路、主干路等主要交通走廊的一个高质量超充网络,其中城六区的超充站平均服务半径达到1公里,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类加油的充电服务体验。
行动计划提出,北京将完善技术标准,明确统一超充站规划设计、充电功率分级、场站标识等;同时鼓励多方参与,面向充电设施运营企业、新能源车企、传统能源企业和各区政府征集超充站建设示范项目。
高质量超充站的建设,将坚持油退电进,优先利用选取既有的加油站、加气站、市政交通等用地,建设高质量的超充站,为新能源电动汽车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,逐步引导居民形成驾车出行过程中按需补电的行为习惯和补能习惯。
北京将按照改造提升为主、新建为辅的建设思路,来指导超充设施的下一步规划和建设。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对比较早,目前一部分早期的充电设施在市面上还在继续使用,这些设施可能服役时间已经超过五六年了。“随着充电设施技术发展迭代很快,我们也把重点放在既有的老旧充电设施的升级改造上,这样能够更好地盘活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充电资源。”于晔表示。
与普通充电站相比,超充服务网络意味着更大的场地、更高的电容、更多的设备投入,因此需要紧密结合出行需求集中、补能需求旺盛的重点场景进行布局。
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节能减排中心副主任余柳建议,充分利用既有的一些资源,建设超充网络。“北京是一个人口密度比较高的超大型城市,本身的土地资源就比较紧张,我们怎么样更多地去利用既有的一些土地,比如说靠近路侧的路外停车场资源,包括既有的一些加油站等,都是可以去做超充桩布局和建设的。”
在余柳看来,超充站本身的建设不只涉及土地,还有城市规划、电力、交通等多个方面,所以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。要注重跨领域多部门的协调,比如现在北京也处在城市更新的关键时期,如何借助城市更新的契机,利用既有的一些腾退的土地,或者一些需要升级改造的资源,去布局超充站,都值得思考。
业内人士认为,超充时代已经到来。随着超充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的迭代更新,未来北京将形成一个快充、慢充和超充相结合的综合充电服务网络。新能汽车本身在不断发展跃升的过程中,相应的充电基础设施也在快速发展阶段。任何一个阶段,都需要有技术的创新,去引领整个充电基础设施向更高品质更高效率去跃升。
“我们这个城市除了超充也有一些其他的充电基础设施的应用场景,比如说居住区的,还有一些社会公用桩的网络。每一个场景都有自己的充电特性,以及它适用的充电技术,所以我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,还是要结合不同的场景,去布局最适合的充电基础设施,然后相辅相成,共同去满足公众对充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的更美好的期待。”余柳说。
根据行动计划,到2035年,北京高质量超充站的超充桩平均一次充电时间将降至8分钟以内,这将使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更加接近传统燃油汽车的加油效率,期待未来北京的新能源车主享受到更高品质的充电体验。
2030年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将超3000平方公里
近日,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孔磊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亦庄将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4.0建设,2030年示范区覆盖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。
2024年,亦庄新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49.3亿元,规上工业总产值超6000亿元,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突破千亿。最新发布的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,明确亦庄将聚焦产业创新引领,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,建设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。到2030年,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,规上工业总产值、生产性服务业营收达到“双万亿”规模。
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方面,经开区还有不少个“小目标”。孔磊介绍,经开区将建设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,打造政务、三医、交通等数据专区,构建全域人工智能之城;加快北京奔驰技改、新车型上市,保障小米汽车产能持续爬坡,到2030年全区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,建设汽车智造创新城;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4.0建设,2030年覆盖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;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(BioPark),建设全球“新药智造”产业高地;充分发挥国地共建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牵引作用,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。
未来产业方面,也将加快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工程研制和创新中心建设,实现新型液体火箭首飞和互联网卫星批产,高水平建设国内领先的“空天街区”;前瞻布局新型显示、6G等领域,建设“量子未来产业社区”;支持细胞与基因治疗、健康大数据等领域产品研发,出台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专项支持政策,搭建“AI+治疗”创新合作平台;建设国家级风电领域创新中心,推动中能建绿色先进材料研究院投入运营,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协同示范区。
声明|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,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认为内容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